400-807-6687      CN | EN
MOGUL COURSE
大咖智库
大咖导师
工商管理教授
外籍讲师
 
课程咨询
7月大咖课程 | 吴晓波:危机中突围 “乘风破浪”,疫后迎来四大产业创新


2020年7月18日上海交大教育集团高净值研究院7月大咖课程在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成功举行。本次课程隆重特邀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导师和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运营官、原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伦理道德官、财政部国际司司长祝宪导师,联袂为广大学员精彩分享——《危机中突围“乘风破浪”的产业》和《全球货币政策趋势和影响》。

学员与嘉宾签到

现场合影

《危机中突围“乘风破浪”的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42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吴晓波导师认为,在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中国赶上了工业革命的“末班车”、互联网革命“头班车”,以及产业智能革命“未来列车”。

 

其实没有所谓的夕阳行业和朝阳行业。每一次经济危机和动荡都造成了任何一个行业的产业秩序和格局的巨大变化。而2020年,恰逢疫情的影响,这种情况同样可能出现。“所以,今年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都有弯道超越或者被超越的可能。”

 

无论有没有疫情,中国的产业经济出现了哪些特点?

 

中国告别“快时代”,硬科技催生慢哲学。过去的10多年,一年创业、两年上市创富的神话层出不穷。“未来100百年,只要还是在和平发展期内,不可能再有任何人在30岁的时候登上中国首富”。

 

吴晓波导师认为,短平快的野蛮狂飙时代已经结束,回归到产品、内容、商业逻辑本身,产生慢哲学,创业、资本投资回报率等都会慢下来。“好房子慢慢造,一本书慢慢写,一个公司慢慢做,消费者越来越相信时间酿造出来的好酒。”

 

同时,中国告别“崇洋时代”。新中产阶层满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比如在哪个城市买房子,买什么房子,谁造的房子,这一系列选择体现了审美哲学;以新国货运动为代表的审美也将发生创新。

 


疫后中国将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守城大国对新兴大国的战略遏制加剧;二是经济降速对消费和就业的严峻挑战,三是产业动能转换期的周期性波动被打败。

 

在今年的特殊环境之下,中国的经济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反而迎来了四大产业创新。

 

一是企业服务软件元年。以钉钉、腾讯会议为代表的企业服务软件迎来发展壮大的机遇;

 

二是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互联网化的消费者关系发生了重建;

 

三是低端制造业加速外流倒逼智能化的创新;

 

四是全社会的信息化联网加速令到大数据和云计算会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20年将是企业服务软件元年,未来互联网化的消费者关系将得以重建;低端制造业加速外流,倒逼智能化创新;全社会信息化联网加速,大数据与云计算成为核心竞争力。

 

疫情来了之后,移动信息化成为了必需品。“我们发现消费者的行为更多地转移到线上,线上的效率不比线下更低,更多的企业开始通过直播等互联网技术与消费者产生连接。未来中国将增加100万个直播间,解决新增就业3000万人。

 

中国2019年每个人平均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是5个小时,2020上半年是6.2个小时。这一变化是移动互联迅速发展的根本驱动。”吴晓波导师举例说,有位企业家在直播后发出感叹:第一、没有疫情,不会想到做网上直播;第二,没有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云服务,无法在网上卖商品;第三,不会意识到这个世界发生改变。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4.81万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达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8.5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0.7%。

 

“按这样的速度,到2020年底,直播电商的交易额将增长三倍,约9000亿元,到明年可望冲到2.5万亿元,约占互联网电商总量的20%。”吴晓波导师说,直播电商也正成为促进国内消费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条产业链上,是涉及到几千万人就业岗位,而绝大多数就业者为90后、95后人群。

 

在吴晓波导师看来,直播电商正在重构零售业的基本逻辑,2020年很多东西带来了新变化,“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人们投入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和流量”。

 


此外,低端制造业受疫情影响在加速外流,活下来的企业该怎么办呢?只能进行智能化创新,如生产线的能力、设备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的迭代能力等,倒逼着中国智能化创新的步伐。疫情将全速重构“新基建”,包括云服务应用平台、城市大脑工程、全国联网系统、5G网络建设和公共健康体系等。

 

最后,吴晓波导师调侃了自己此前卖出15罐奶粉”的直播“翻车”事件,同时他表示还是坚决看好直播电商这个赛道。


《全球货币政策趋势和影响》


这一次的危机(疫情)更多的是一种外生性的,我把它看成是有点类似于一种战时经济,由于外部的突发事件引起了这些政策决策者要进行紧急的应对,包括财政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而上一次金融危机更多它是内生性的,因为更多的是因为金融体系自己本身发生了很多的问题而造成的,所以说两次的危机的原因和来源是不太一样的。


这次的危机从全球经济现在的角度来讲,虽然开始以中国为首的国家开始进行经济恢复,但是仍然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的风险、风险投资的价格回落、发达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的空间狭隘、政府和企业部门的借债杠杆率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忧虑。同时长期低利率甚至负利率,促使这些机构投资者重创股市,发生了从投资决策上的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这些都值得我们有一个比较大的注意。

 

第一点, 这跟全球化的进程有关系。在过去大部分的金融机构,包括实体经济,还是以国编内为代表的贸易起的作用应该说有很多,但是没有到今天全球化规模情况之下,所以从供给端,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货币发行量大规模的提高,实际上就会对需求方产生比较紧密、比较快的一种抑制因素,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但是全球化使这个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记得上次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有不少西方学者甚至把这个锅甩到中国身上,认为由于中国参与了国际经济的竞争,能够提供大量的价格相对比较低的产品,从而使有效的供给增加,这样减缓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实际上这个事情从某种程度上还是有相当的道理。


中国应该说是工业革命的末班车,但是其规模、其速度是其他的经济体所不能够代表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央行决策者已经在选择货币政策,尤其是宽松政策情况之下,已经不再把通货膨胀认为是一个难以治愈的恶魔。


第二点,由于货币政策虚实向虚,首先推升的是资产价格,而并不是消费品工业品的价格。在经济低迷或货币宽松的条件之下,新增货币服务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在需求方受到抑制条件之下,意愿相对偏低,工业品消费品的价格上涨预期并不很明显,反而是具有那些资产属性的产品价格首先会上升,如美国的股指、房地产价格都是在超常规宽松政策启动下上行。


从某种程度上中国的情况也大致是这样,我们今天看来就是说在疫情条件之下,大量的消费品和工业品的价格并没有很大的提升,相对由于需求或者实际需求受到抑制,实际上的价格上涨的空间是非常狭小的。


第三点,在超低利率的条件之下,尽管量化宽松向金融体系注入了大量的基础货币,但是大部分都以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的形式沉淀下来,并没有成为新增货币并进入货币的派生过程,这样也就限制了货币扩张的幅度。

 

超额准备金的概念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在经济处于下行阶段的时候,特别是经济活力减弱、前景不明朗的条件之下,反而使企业和居民的储蓄意愿提升,企业和居民借贷意愿下降,从而另外由于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使不良资产增加。

 

第四点,如果说实际贷款利率降到超低水平的时候,存款机构持有的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就比较低,这样来讲的话就是给整个的货币流通的速度带来一个下降的压力,所以并没有使资金能够说是流入到实体经济中间去。

 

从上一期美国量化宽松以后,美国企业清除的速度(清除应该倒闭的或者说是有问题的企业)比欧洲或者说比其他国家要快。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结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市场以直接融资为主,而欧洲和日本更多的是通过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为主。


所以说美国大量的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更有利于量化宽松政策的传导效率,从而能够促进信贷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恢复和传导。而美国金融市场的监管制度以及美元在危机时期的避险属性,都使美国量化宽松比较成功地达到预期目的。 而同时日本、欧洲的量化宽松所达到的经济恢复增长和市场恢复常态,遇到的障碍就更多一些。


美元的霸主地位支撑大规模的量化宽松。美国现在基本政策取向,从货币政策上来说,就是提供不设信念的流动性,之所以美国敢量化宽松成为一种常态化,一个关键原因也在于美元属于国际支付货币,可以比较轻松的转嫁通货膨胀的压力,特别是这次疫情,进一步带来了美元的稀缺和流动性的减少。


大家从长远角度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还能够维持多长时间?从目前形势来看的话,还难以想象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会遇到这种颠覆性的挑战,而且短期也找不到能够被市场所接受的替代品。因此美国的联储包括美国的政府,仍然可以比较长期、中长期享受美元的所谓的铸币税,能够无限扩表,从美国的经济角度出发来应对危机。


当然事情有利就有弊,美国联储这种大规模的量化宽松也不是没有极限的,如果一旦国际市场上出现高通胀的风险,就会给量化宽松的政策带来一个急刹车,并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风险。同时大规模的量化宽松也会加剧海外投资者对美元和美元资产的担忧,从中长期的角度会削弱美元的信用。


同时大家可能注意到,无论是贸易战和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现在所谓去中去中国化这一系列的敌对措施,他更来越来越多地使用美元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和工具进行各种金融制裁,这也会引起相关的主要经济体和市场会采取措施,分散风险,从而降低美元的霸主地位。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大水漫灌加重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脆弱性,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脆弱性在疫情冲击下被放大,普遍面临多重挑战。

 

中国仍然是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目前在全球经济中间的地位,应该说是在最近10年20年的过程中是有很大的增长,尤其是中国的贡献。以我们现在工作的金砖5国,就是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而论,这些都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大国。

 

20年前(2000年),这5个国家的GDP占全球GDP的比例大概不足8%、10%,2005年11%,2010年18%,2015年30%,去年已经达到33%,就是说1/3全球的GDP是这5个金砖国家所创造的,当然这里分量最大的是中国,增长最快的也是中国,这就给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包括货币和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带来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国家,特别是金砖其他的4国,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着多重挑战,和遇到很多他们经济结构上的脆弱性。虽然有些国家实行了货币的可兑换,但是还不同程度上有资金进出的限制,本国的金融市场第一是规模过小,第二个是深度过浅。


所以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国际清算能力的约束,应该说比美国和其它的发达国家所遇到的约束要大很多。而本身他们如果储蓄力不够高的话,或者说资本市场的效率不够高的话,就需要到海外市场筹资,特别是进行中长期的外币筹资,这样就造成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普遍的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


这次的疫情爆发以后,由于全球范围内长期的宽流动性、低利率的环境,实际上使得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脆弱性进一步加重。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显示,到2018年底,新兴市场国家的外债总额已经达到了10万亿,比2008年翻了一番还多,其中负债率达到31.6%,比10年前上升了7.3个百分点,高于国际警戒线的20%。


疫情的蔓延直接影响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收入,削弱了其偿债能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如果今年的世界经济衰退5%左右,大约有170个经济体或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将出现负增长,这可能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大衰退。


在这次疫情条件之下,除了中国以外的金砖国家在今年上半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所以经济增长的前景都不容乐观。根据现有的数据来看,俄罗斯处在经济收缩阶段,原油价格的下跌又使它财政收入下降。巴西经济前几年一直不景气,在去年刚刚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但是由于疫情的发生,在第一季度又受到了显着的削弱,第一季度巴西的出口同比下降了2.1%,而巴西的失业率2月份再次上升到11.6%,失业人口达到了1000多万,印度的经济增速也开始放缓,其下降幅度来讲的话,应该说还是比较快的。

 

中国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逆全球化和中美所谓脱钩的风险。疫情到来恰是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的声音逐渐加大的时刻。疫情也暴露出许多行业的供应链在高度全球化的条件之下,一旦遇到危机变得更为脆弱的问题。


针对中国,美国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在贸易、资本、技术和人员流动上出现种种限制,助长了所谓逆全球化的趋势。从短期来看的话,美国现在所采取的逆全球化的行动,无疑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恢复带来更多的压力,尤其是在疫情还没有减速情况之下恶果可能更为显现。


本来在全球疫情发生的情况下,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应该能够通过协调合作来共同有效应对进行。但是美国在它倡导的逆全球化之下,由于它本身的政治原因和利益,不顾眼前的危机,做了很多伤害全球化、伤害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上也伤害美国经济的一些事情,所以也使中美两国在经济上的脱钩风险就更为大一些。


在这个过程中间,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是贸易战,比较熟悉的现在的一些科技战。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我们现在还要警惕美国利用金融霸权制裁中国。由于有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这么一张王牌在手,又实际上掌握了全球货币结算体系的实际控制权,所以金融制裁可以成为美国最具杀伤力的制裁手段,或者说是一种非军事的制裁手段。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在金砖国家范围内,我们看到美国正式用金融制裁俄罗斯,因为克里米亚事情在发展中国家、在伊朗的问题上,美国采取的各种制裁措施,其中以金融的制裁杀伤力最高。


所以说我们要特别警惕美国利用自己的金融优势地位和控制金融结算和美元的霸主地位,对中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来进行制裁,俄罗斯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最后,祝宪导师总结认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产业链会有所收缩,但是收缩不会变成全部是闭关自守,同时也可能产业链会发生像贸易那样会发生区域化的变化。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有很大的潜力,是处在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的唯一的一个国家,而且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还会进一步上升。但是我们也不能低估遇到的问题,我们的改革开放还没有走到尽头,我们的经济体在传统道路走不通的情况下,大家努力走出一个新的天地!


《趋势》


本次圆桌互动以《趋势》为主题,邀请著名财经作家、杭州巴九灵创始人、蓝狮子创始人吴晓波导师,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经济学博士闵师林导师,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运营官、原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伦理道德官、财政部国际司司长祝宪导师进行分享,同时由联创世纪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朱栩先生担任本次圆桌互动主持。



Q:联创世纪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朱栩

进博会是一个国家级的博览会,虹桥商务区作为进博会的主办地,如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发挥对外经贸平台作用,进一步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呢?


A: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经济学博士闵师林导师

大虹桥应该大家都知道,因为虹桥商务区作为国家战略,位于长三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区域。去年国家已经明确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现在我们上海有几个重点区域,包括长三角示范区、临港片区,还有我们虹桥商务区。


虹桥商务区定位就是国际开放枢纽。所谓国际开放枢纽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最开放的区域。 百年未见的大格局加上百年一见的大疫情,对我们的冲击太大,进博会到底怎么举办?作为进博会的领导小组成员,非常明确照常进行,而且线下为主。目前来讲,从企业的招展、国家展总体情况进展良好,特别企业展已经超出了规模。当然今年增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防疫、公共防疫,肯定是要在常态的疫情下要进行。


因为都在预测,第二波秋冬的疫情可能已经来了。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进博会是展示中国胸怀、搭建世界经贸平台,体现中国智慧的主场外交平台,我们一定会把这个活动坚持下去,其中把公共防疫也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所以在整个展馆区域当中还增加了“怎么来公共防疫”的一个展区。所以相关的国家和企业也会在这里大显身手,只是还不能预料疫苗到时能不能出现,如果疫苗能够出现的话,那就是一个爆炸性好新闻了。


作为进博会所在地,虹桥商务区是上海的、也是国家的重点开发区,也是目前中国上海当中唯一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开发区,跨闵行、长宁、青浦、嘉定4个区域。去年我和我们市委市政府也建议,最后市委市政府已经决策,非常明确宣布把原来86平方公里拓展到151平方公里。我也碰到很多人都说,你是我们的“父母官”,没有,我说我主动地进一步争取做了你们的“店小二”,也就是说我服务的区域更广了。


Q:联创世纪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朱栩

想请吴晓波老师与我们分享一下“15罐”直播带货所得到一些感触?


A:著名财经作家、杭州巴九灵创始人、蓝狮子创始人吴晓波导师

卖了15罐,我每天眼前飘过5个字“你也有今天”!吴晓波写大败局,天天贩卖失败,终于自己把自己写到书里去了。


我是这么觉得的,今年其实有一个很流行的词叫“躬身入局”。你看我大学毕业到今年已经30年了,我90年上海读完大学,回我家乡。然后这30年里面两段,前面14年我当记者,我在新华社当工业记者,后面16年我是个创业者,我开始办了一个出版社叫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15年以后我做自媒体,按30年来算的话,我的创业时间也超过16年了,我是一个挺资深的创业者,那么我一方面我还在写作,第二方面我有自己的文化公司。


这一次的直播,是一波浪潮,大家很多人都被席卷进去,我也被席卷到里面。这两年我一直在推动一个中国的新国货运动,所以我这次带货我是带了26款的新国货,然后就翻车了,就成为大家挺开心、高兴的一件事。我觉得也蛮好,通过这个事让大家知道直播没那么容易,你看我带货都能带出15罐,在座各位要小心一点。


这件事发生以后,我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做了一个反思,这几天特别多的老师、同学、朋友都跟我讲一件事是“吴晓波,你千万别做第二场了”、“别再踩一次”,你们觉得我该不该做第二场?(现场学员们:该!)

都不嫌事儿大,对。


我前两天公司内部开会,我跟他们说,我说我可能还做第二场,我说我在第二场我有两个前提,你们帮我去理,我来做第二场。第一个前提,薇娅、李佳琪他们能卖掉我就不卖了;第二个我只卖1000块钱以上的产品。


他们说你不要疯了,因为今天所有的直播带货的平均价格是80块钱,现在要第二场我要卖1000块以上的,如果我再踩一个坑,我下次再来给大家报告怎么回事。


因为我觉得既然是一个方向,就得有人把该踩的坑都踩完,告诉大家以后大家就别踩这个坑了。你看明年如果是2.5万亿的话,在直播平台上卖的一定不只是十几块钱的螺蛳粉,可能需要卖的是汽车、电脑、手机、家居、冰箱、一些高净值、高价值的教育产品,这些产品如果要再做销售的话,该怎么做呢?


我有很多学生跟我说,吴老师,没人看直播,哪有那么多时间看直播,你的用户都不在直播圈里。其实我倒并不那么认为,但是我觉得我们如果我给我的团队,包括给我自己出了这么大的一个难题,他们能卖的我不卖,我只卖1000块以上的,我必须要想办法,我不能傻乎乎的再跑到靠流量,我现在还在想办法,办法会有的,所以下次再来跟大家汇报,谢谢大家。 




社交媒体

f0.jpg

1.jpg2.jpg3.jpg




联系我们

高净值研究院


上海市闵行区虹许路568号

招生热线:400-807-6687

邮编:200030

EMAIL:contact@gjzyjy.cn

二维码-商学院.jpg

网站所属:高净值研究院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31640号-1  lz4.png